4月8日出版的《光明日报》 “文史哲周刊”在“哲学版”刊载了我校bwin必赢教师、社会保障研究院研究员梁誉博士撰写的论文《新时代民生事业发展的共享价值思考》,全文2600余字。(详见附录,点击阅读《光明日报》版面)
文章指出,我国的民生事业经过70年的建设已经跨过了“从无到有”的历史阶段,正在迈向一个“从有到优”的新的发展时期。新时代民生发展理念的再定位,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命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共享”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问题的及时回应,涵摄了丰富的社会思想与民生伦理,为新时代民生事业的发展明晰了新的价值取向。
附录:
新时代民生事业发展的共享价值思考
梁誉
价值引领时代。我国的民生事业经过70年的建设已经跨过了“从无到有”的历史阶段,正在迈向一个“从有到优”的新的发展时期。新时代民生发展理念的再定位,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命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共享”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问题的及时回应,涵摄了丰富的社会思想与民生伦理,为新时代民生事业的发展明晰了新的价值取向。
新时代民生事业发展的共享价值意蕴
共享,即共同享有,意味着所有社会成员对发展成果一起分享,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价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理念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民生的需求认知与供给行为。因此,新时代将民生事业赋予共享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共享理念有利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化解。唯物辩证法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并推动事物的发展,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民生层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了全体民众对美好生活状态、发展机会、社会权利的广泛性与实质性诉求。而将不平衡排在不充分的前面,则表现出相关民生产品在地区间、群体间供给上质与量的不均衡,其本质是一个分配是否公平的问题。列宁指出,“在这个新的、更好的社会里不应该有穷有富,大家都应该做工。共同劳动的成果不应该归一小撮富人享受,应该归全体劳动者享受”。社会主义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让人民对社会发展成果能够公平地享有。而共享理念倡导的是权利、机会、结果、规则四位一体的公平价值,要求教育、养老、医疗、救助、住房等民生产品在不同区域之间努力达到均等化,以及在不同群体之间实现普惠化。其所蕴含的分配公平的价值主张,具有极强的问题导向性和现实针对性。
共享理念有助于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实践的主体、价值的主体。一切社会活动均应把人视为最终目的,都应将人民主体利益的实现作为最高价值标准。当前,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和利益格局也在重新塑造。如何获得充足且优质的民生产品已成为人民群众新的诉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理念所坚持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本质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及维护人民群众最直接和最现实利益的核心诉求。对于人民群众的新诉求而言,共享理念通过各种社会资源的吸纳与整合,各类社会关系的优化与再造,以及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技术工具的利用,可以显著提高各类民生产品的供给效能,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民生事业的可及性与可得性。
新时代民生事业发展的共享价值理路
对价值问题的讨论,是对现实发展问题的理论探源与哲学反思。当前我国正朝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民生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关键发展时期。为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探寻民生共享价值的理路,是我们必须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新时代民生共享价值的目标是人人共享。具体而言,人人共享要达到普遍的共享与差异的共享之间的统一。人民首先是一个整体概念,是所有社会成员的总和。因此,人人共享就是全体人民的共享、普遍的共享,体现的是一种公共价值和集体精神的追求。这就必须破除由制度、身份、规则所造成的资格壁垒,使不同地域、性别、职业、阶层的民众都能够共同且平等的享受社会创造出来的民生产品,将共享的思想与实践、过程与结果扩展至全体人民。与此同时,人民又是一个个具体人的集合,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致使差异化的个人不可避免。马克思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所以,人人共享还应该是一种各得其所的共享、差异化的共享,体现的是对每个人的个人价值和个体需求的尊重。这就需要在民生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注重个体性与整体性把握,使每一个民众都能够获得与之需求相对应的产品与服务。
新时代民生共享价值的标准是全面共享。之所以定位全面共享,主要是由人的需要所决定的。“需要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类行为与交往的目的和元驱力。在现实世界中人有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生产需要与享受需要、生存需要与发展需要等,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民生的共享应是全面的共享。长久以来受经济与社会发展程度以及人们认知水平的制约,我国民生产品的供给更多局限在物质、生产、生存、生理、安全等领域,与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尚存一定差距。这就促使我们要在民生事业的完善上补齐有关精神、发展、自我实现等领域民生产品的短板,形成一个全面的民生事业供给体系。当然全面共享的实现还必须正视阶段性的问题。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因此,对待民生的全面共享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在充分考虑各方面现实客观条件和可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渐进全面。
新时代民生共享价值的路径是合作共享。恩格斯指出,“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而这个数量当然随着生产和社会组织的进步而改变”。不同于一般的公共产品或私人产品,民生产品作为一类社会性混合产品,如果单纯依靠政府分配,会造成公共支出过大以及生产效率的降低;如果完全通过市场分配,又会导致提供结果的贫富不均以及基本服务的供给不足。所以,民生事业仅依靠一元化是无法达到分配上的共享状态的,这就需要构建一种多元参与的合作型生产关系。其中,政府需在民生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履行好决策、安排、规制等职责。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积极吸引社会组织、民间团体、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进入生产环节,以提升民生产品供给的能力、效率与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事业发展的共享价值充分回应了人民对公平正义的呼唤,直接指向了群众最现实、最迫切和最根本的利益诉求,体现了客体属性同主体需要之间的统一。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只有牢牢抓住民生事业发展的共享价值的要义,秉持人人共享、全面共享和合作共享的发展取向,才能使人民群众的共享价值追求不断得到实现、丰富和发展。
(作者:梁誉,系南京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院研究员)
附:媒体报道链接
1.光明日报:新时代民生事业发展的共享价值思考
http://news.gmw.cn/2019-04/08/content_32721116.htm
2.人民网:新时代民生事业发展的共享价值思考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408/c40531-31016608.html
3.学习强国官网:新时代民生事业发展的共享价值思考https://www.xuexi.cn/a69160826bf291008aa12523c7da1f0c/e43e220633a65f9b6d8b53712cba9caa.html